天津易睿思科技有限公司
首页 | 联系方式 | 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 | 手机站
当前位置:首页 >> 新闻中心 >> 正文

汕头五年工作回顾:澄海玩具成重要生产基地

编辑:天津易睿思科技有限公司  字号:
摘要:汕头五年工作回顾:澄海玩具成重要生产基地
预计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1425亿元,同比增长13%,五年间年均增长12.2%;人均生产总值26300元,年均增长10.3%;来源于我市的财政收入216.07亿元,比增26.7%,年均增长22.6%,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5.58亿元,比增17.8%(按可比口径比增25.1%),年均增长19.6%,经济总体实力跃上新台阶。固定资产投资额420亿元,比增38.4%,年均增长19.2%,出现新一轮投资建设大热潮。进出口总额87亿美元,比增18.7%。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4000万吨,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万标箱,其中对台直航航线开通以来集装箱量年均增长35%,港口发展步入快车道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00元,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700元,年均分别增长9.7%、10.5%;城镇登记失业率从5年前的3.1%下降到2.4%;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超过85%,民生民安逐步改善。节能减排完成“十一五”目标任务。我市又新增了“国家园林城市”、“中国城市信息化50强”、“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”、“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”等城市名片,“国家卫生城市”再次通过复审确认。

城市发展有新格局

积极谋求汕头在国家层面的发展定位,先后被确定为国家主体功能区重点开发区域、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、国家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地区,区域中心城市地位进一步显现。完成市、区、镇三级土地利用规划修编,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供用地保障。加大城市规划力度,以“多规融合”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,高标准规划“一核多组团”的城市发展新格局和“一湾两岸”的城市形态,城市规划的战略性、前瞻性不断增强。启动市场运作、资本运营机制,整合盘活城市优质资源,加强与中信、中交等大型央企的战略合作,重点打造濠江新城、东海岸新城、珠港新城和西部生态新城,城市空间结构不断优化。濠江新城首期南滨片区和苏埃湾过海隧道项目奠基启动,东海岸新城已形成陆域面积约7平方公里,珠港新城完成整体规划设计,西部生态新城金凤西路一期工程开工建设。围绕区域交通一体化,积极谋划一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,全力推进港口、铁路、高速路网建设,主动与周边城市对接,城市交通功能不断提升。

产业发展有新举措

积极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,编制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、现代服务业提速计划、传统优势产业提升计划和海洋综合开发计划。积极引进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和大型央企参与产业发展。出台《现代产业用地使用权出让办法》、《加强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》等措施,推进产业集聚、高端发展,产业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。加快建设国家玩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(汕头)等一批公共服务平台,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。形成17个产业集群,澄海玩具礼品、龙湖工艺毛织服装、龙湖输配电设备列入省级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,成为国家玩具礼品、化妆品、包装装潢印刷产业重要生产基地。鼓励扶持企业上市,现有上市企业19家,名列全省前茅。2011年新登记各类企业3218户,其中124户注册资本超过1000万元,投资创业呈现良好势头。

重点领域改革有新突破

创新机制,加强对国有资源的监管整合运营,严肃规范国土、规划管理,整体推进国企改革和资产盘活,成功吸引一批现代产业项目落户发展。大力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,启动濠江区行政体制综合配套改革,下放471项管理权限,实行大部制,政府部门由22个整合为14个,率先以特区立法形式明确市、区责权划分和调整程序。加快地方金融改革步伐,汕头商行重组成功;广东澄海潮商村镇银行挂牌开业,成为粤东首家村镇银行;潮阳、澄海、南澳3家农信社完成统一法人产权改革;成立9家小额贷款公司,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健全,金融生态环境逐步改善。

增进民生福祉有新成效

制定出台《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》,编制幸福汕头客观指标评价体系和“十二五”民生发展规划,并纳入政绩考核体系,民生发展目标更加明晰。全市公共服务和民生领域财政支出达到96.24亿元,占财政总支出的68.3%。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,扎实推进平安汕头建设。设立市、区两级价格调节基金,建立低收入群众临时价格补贴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。教育、文化、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。去年确定的十件民生实事按时完成年度任务:提前一年完成省下达的80%以上贫困户脱贫任务,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,年人均收入低于1500元的困难家庭全部纳入低保,新增就业8.3万人,解决农村68.1万人饮水安全问题,实施校安工程项目52个,新增公共汽车307部,增加视频监控点5.9万个,建设保障性住房9169套。

依法行政水平有新提升

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,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、工作监督和市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。在全国地级市率先出台《行政程序规定》,率先开展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工作。进一步优化市行政服务中心服务流程,实施市级建设工程并联审批,配套试行重点(重大)项目全程无偿代办服务制,建立行政电子监察系统,实现省、市、区县、镇街四级联网。按照第四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求,削减和调整32%的审批事项。启动建设全市统一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综合信息系统,开通网上行政审批大厅,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,政务公开和电子政务建设进一步推进。

上一条:“末日”临近 义乌商家挖掘“末日商机” 下一条:东莞动漫衍生品企业联展 商机无限
产品目录
联系方式

联系人:业务部
电话:022-8296960
邮箱:service@nanyangyshmy.com